每次拧开花洒,等着那股暖流从冰冷的金属里挣脱出来,你有没有一瞬间好奇过,墙上那个沉默的大家伙,它肚子里到底在搞什么名堂?
那家伙,看着笨重又老实,其实内心戏可足了。

想象一下,你家的自来水,就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冷小子,从一根特定的管子溜进了这个“白色闷罐”的底部。它们刚进来,还挺安分,乖乖待在最底下。
然后,重头戏来了。罐子里面,藏着一根(或者几根)核心武器——长得特像“热得快”的金属加热棒。你一按下开关,电就顺着线冲了过去,这根棒子瞬间就跟打了鸡血似的,脸红发烫,开始疯狂地对周围的水进行“炙烤”。
这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厨子,对着一大锅凉水玩命加柴火。
被它“照顾”到的水,温度蹭蹭往上涨,从冷小子变成了热乎乎的“暖男”。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,物理规律告诉我们,热水比冷水轻。所以这些刚刚被加热的“暖男”们,会特别得意地往上飘,聚集在罐子的顶层,形成一个温暖舒适的“VIP专区”。
而底下呢,依然是那些排着队的、等待被“加热”的冷小子。它们俩,井水不犯河水,分层特别明显。
那么,当你打开龙头,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。
你以为是热水自己“biu”地一下飞出来的?才不是。
真实情况是,你一开阀门,新的冷水就被压力推进了罐子底部。水是挤不动的嘛,所以新来的冷水就成了推手,从屁股后面使劲一顶,把最上面那个“VIP专区”里,早就准备好的、最热乎的那批水,给硬生生地挤出了另一根专门的出水管。
那根出水管,它的入口就设计在罐子的最顶端,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把最热的水给你送过去。
所以啊,你用的,永远是罐子顶上那层“陈年老汤”。而新进去的冷水,则要老老实实地在底部排队,等着那个暴躁的加热棒来给它“升温”,然后它才能变轻,飘上去,成为下一批待命的热水。
整个过程,就是一个冷水不断补充、热水不断上浮、再被冷水不断推出去的循环。那个白色闷罐,就是一个持续上演着“推推乐”和“温差派对”的小剧场。
所以下一次,当你被那股恰到好处的温暖水流包裹时,可以想想那个挂在墙上的家伙,它不是个简单的罐子,它是一个勤勤恳恳、懂得分层、会搞置换的物理学高手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