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楼空调维修。几个字蹦出来,带着股子热气和汗水味儿。
想想那场景,就觉得后背发凉。那么高,脚下是水泥丛林,是车水马龙,是芸芸众生,而他们呢?就吊在几十米、几百米的高空,靠几根绳子,几套简陋的设备,去跟那些罢工的、闹脾气的空调外机较劲。那不是普通的修修补补,那是悬在半空的生死时速,跟地心引力掰手腕。

有一次,我得上去看看自家写字楼里那台怎么吹都是热风的空调。电梯直冲云霄,耳朵有点堵。出了电梯,走廊里已经站着两个维修师傅。一个看着年轻些,皮肤晒得黝黑,衣服湿透了一大片,估计刚下来。另一个年纪稍大,正猫着腰,慢条斯理地整理着那堆看得我眼晕的家伙什儿——扳手、螺丝刀、压力表、电表,还有一捆捆缠绕在一起的电线,看着就沉甸甸的。最扎眼的,是旁边地上放着的那套家伙:安全帽,已经磨得发白的安全绳,还有那个看着有点锈迹的吊篮或者说是简易的作业平台。
“师傅,麻烦您看看这个。”我指了指墙上的出风口,热浪还在往外涌,带着股子奇怪的味道。
年纪大的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,脸上没什么表情,但那双眼睛里有种历经沧桑的平静。他没多说,只点点头,然后开始穿戴那套设备。那动作,看着慢,但每个环节都透着股子专业和小心。系安全绳的时候,每一个结都打得格外认真,拽了拽,确认牢固。那可真是生命之绳啊,一丁点马虎都不能有。
年轻那个呢,没说话,只是站在旁边,时不时帮着递个工具。我注意到他手上有几道新旧不一的伤口,指甲缝里也嵌着洗不掉的油污。这就是他们的勋章吧,在钢铁和制冷剂的战场上搏杀留下的印记。
师傅穿戴好了,走到窗边。我这才注意到,窗户旁边有个专门设计的开口,就是为了方便他们高空作业用的。他看了看外面,估摸了一下风力,又抬头望了望头顶的太阳。那烈日啊,像个巨大的火球悬在天上,烤得人头皮发麻。可想而知,挂在外面,没有任何遮挡,那种滋味儿。
“外面热,您多注意安全。”我忍不住说了一句,感觉自己这话有点多余,他们能不知道吗?但还是想表达点什么。
师傅冲我笑了一下,那笑容挺朴实的。“习惯了。”他低声说,然后,一咬牙,就跨了出去。
我站在窗边,心脏跟着提了一下。看着他在外面,踩在那个晃晃悠悠的平台上,身子紧紧地贴着冰冷的玻璃幕墙。外面没有任何立足点,只有脚下的平台和系在头顶某个地方的绳子。那风,隔着玻璃我都能听到呜呜的声音,卷着灰尘和热浪。要是突然来阵大风呢?要是绳子出了问题呢?那些念头在脑子里打转,让我没法平静。
他好像完全不受影响,熟练地找到了空调外机的位置。那机器看着不大,可是在几十米的高空,挂在那里,本身就是个让人心悸的存在。他得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弯腰、伸手、拧螺丝、测数据。每一个动作都得小心翼翼,既要确保自己的安全,又不能损坏设备。
有时候,问题并不复杂,可能就是个小螺丝松了,或者制冷剂有点少。但把这个“简单”的问题,放到几十层楼高的外面去解决,难度和风险直接指数级上升。更多的时候,问题是复杂的,线路故障、压缩机过热、管路堵塞……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。他们得像医生诊断病人一样,听机器的声音、看仪表的读数、摸管子的温度,一点点排查。
我看着师傅在外面忙活,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,衣服湿得更厉害了。高空的阳光毫无遮拦地直射在他身上,估计那金属外机也烫得惊人。可他全神贯注,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、坏掉的空调和手里的工具。那一刻,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维修工,他更像一个高空舞者,在垂直的墙壁上表演着力与美的结合,只不过,这表演没有观众,充满了危险,报酬也远不如那些光鲜亮丽的职业。
年轻那个师傅在里面递工具,眼神时不时瞟向外面,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担忧。他可能刚入行不久,还没完全麻木高空的恐惧。这份工作,需要的不光是技术,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,克服人类本能的对高度的畏惧。
等师傅修好,慢慢地缩回窗内,我发现他的手都在微微颤抖。倒不是因为冷(那不可能,外面热得像火炉),而是因为长时间保持紧张和用力的姿势,也可能,是肾上腺素飙升后的正常反应。他没说什么,只是接过年轻师傅递来的水,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瓶。脸上依然没什么表情,但眼睛里多了几分疲惫。
“好了。”他终于开口,声音有点沙哑。
我赶紧道谢,问了费用。他报了个数字,说实话,比我预想的要低一些。想想他们冒的风险、付出的辛劳,我觉得这个价格根本不值一提。我问他,这份工作是不是特别辛苦。
他只是笑了笑,没直接回答。“习惯了,”他又说了这句,“这个城里那么多高楼,那么多人要吹空调,总得有人做这个。”语气很平淡,就像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。
是啊,总得有人做这个。当我们在高楼大厦的办公室里、家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时,很少会想到,为了这份舒适,有人正悬在几十层楼高的外面,和烈日、狂风、故障的机器搏斗。他们是城市的幕后英雄,是高温下的逆行者。他们的身影,本应和那些闪亮的摩天大楼一样,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只是,我们常常视而不见。
这份工作,收入也许不错,但绝对是用命换来的。每一次出工,都是对风险的赌博。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视频,高楼空调维修时突遇险情,看得人心惊肉跳。但生活啊,总是逼着一些人,去从事那些我们不愿、不敢去做的工作。为了养家糊口,为了那份并不算丰厚的工资,他们咬着牙,把自己挂在天空之下。
现在,每当我抬头看到那些高楼,看到上面移动的小黑点,我都会想起那两位师傅,想起那根细细的安全绳,想起那烈日下闪着光的空调外机。他们是城市的血肉,是高楼的脊梁。没有他们,这些玻璃巨塔里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。他们的存在,让我觉得,任何一份劳动都值得被尊重,特别是那些看不见、却至关重要的劳动。下次你吹着凉风,想想那些在高空为我们维修空调的人吧,他们真的不容易。那不只是一份工作,那是一份把生命悬在空中的坚持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