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屋里,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,衬衫黏在背上,感觉自己快要融化了。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:冷气!我要冷气!这时候,什么远大理想、工作项目、一日三餐,统统靠边站。人最原始的欲望暴露无遗——就是凉快。
然后,就是那个瞬间的、近乎绝望的求助本能:“得找人修啊!”可是找谁?这种时候,街上随便拉一个?不靠谱。找小区的物业?他们只会给你一个电话让你自己打。朋友推荐?能推荐靠谱的固然好,可一时半会儿,谁又刚好有这方面的资源躺在通讯录里随时待命?

于是,手指就不由自主地摸向手机屏幕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搜索框。输入什么?简简单单几个字,但每个字都重如千钧,承载着我此刻全部的希望与焦躁——朝阳区维修空调电话。
按下搜索,页面唰地一下跳出来,密密麻麻的一堆链接、列表、广告。眼花缭乱。这个说“24小时上门”,那个说“专业团队,10年经验”,还有“官方授权,杜绝假冒”。天知道哪个是真的靠谱,哪个是随便注册个公司套个模板就敢出来揽活儿的。心里顿时就没底了。万一找个二把刀,修不好不说,再给我弄出点别的毛病来,或者漫天要价,到时候我这砧板上的鱼,哭都没地方哭去。
前年吧,还是大前年,隔壁老王家就遇到过一次,找了个看着挺正规的,结果人来了倒腾半天,说主板坏了,换一个得小两千。老王觉得不对劲,又找了另一家,结果只是氟利昂没了,加了点,花了几百块钱就搞定。你说说,这防不胜防啊!尤其在这种急得要命的时候,理智都被热气熏得模糊了,特别容易被忽悠。
所以,盯着屏幕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朝阳区维修空调电话,我得深呼吸,再深呼吸。不能随便抓一个就打。得看看有没有评价,有没有朋友之前用过的口碑推荐。哎,可当下这情况,哪儿有时间细细甄别啊?汗珠子都要滴到手机屏幕上了!
犹豫了得有五分钟,感觉像过了半个世纪。手指悬在屏幕上,在好几个号码之间徘徊。有个号码带着官方字样,心里稍微踏实一点,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官方;有个号码后缀跟着“附近快速上门”,听着挺诱人,毕竟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“快速”;还有个号码,看起来是那种街边小店的风格,没啥包装,但也许是老师傅呢?这种时候,选择困难症瞬间爆炸。
最终,咬咬牙,选了一个看起来介绍比较详细、而且提到了具体维修流程的,深吸一口气,拨通了那个承载着希望的朝阳区维修空调电话。电话嘟嘟响着,每一声都敲在我的心坎上。等待接听的时间,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,只剩下我忐哮的喘息声和窗外闷热的蝉鸣。
“喂,您好,是空调维修吗?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“喂,您好,请问您是什么情况?”对方的声音听起来还算平静,但语气里总觉得少了点……人情味?或者说,多了点流水线作业的冷漠?也许是我想多了,人家每天接的这种电话不知道有多少。
我赶紧把我的情况噼里啪啦说了一通,描述了空调发出的怪声,吹出来的黏糊糊的风,以及我在这个酷热中的挣扎。报上了我的地址——朝阳区XXX小区。对方让我稍等,查询了一下,然后告诉我大概多长时间能派人过来,以及一个大概的检测费用。听到“能派人”,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一半。至少,有第一步了。至于费用和最终维修结果,那是以后的事。当下,只要有人愿意过来看看,就是最大的慰藉。
挂了电话,并不是完全轻松,那种不确定性还在,等待的过程也漫长。但至少,我迈出了第一步,通过那个在绝望中搜寻到的朝阳区维修空调电话,向这个把我困在“蒸笼”里的困境发起了挑战。
这年头,生活在都市里,尤其是在朝阳区这样寸土寸金、快节奏的地方,任何一个生活必须品的瘫痪都能瞬间把人打回原形。一台小小的空调,在正常运转的时候,你可能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,甚至会嫌它耗电。可一旦它坏了,尤其是在这个热死人的夏天,它就不是一台机器那么简单了,它是你生存的基础,是你与酷暑搏斗的唯一武器。而能够重新激活这个武器的,往往就是那个你在网上、在邻居那里、在各种渠道拼命寻找的朝阳区维修空调电话。它代表着专业的援助,代表着即将恢复的凉爽,代表着从焦躁回到平静的希望。
所以,下次再有人问我,夏天在朝阳区什么最重要?除了冰镇西瓜,我可能会说,还有一个靠谱的、随时能打通的朝阳区维修空调电话。这是真的,字字血泪,都是汗水换来的经验之谈。别小看这个号码,关键时刻,它真是救命稻草。希望我这次找的这家能靠谱点,别再整出啥幺蛾子。赶紧来吧,师傅,我真的快化了……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