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老伙计,跟着我家也十来年了。定频空调嘛,就是老实巴交那种,没那么多花哨功能,不像现在动不动就变频、智能、除湿、净化。它就会一件事儿——吭哧吭哧地吹凉风。声音是大了点,启动时跟老牛拉破车似的,震得窗框都嗡嗡响。可架不住它皮实啊,前几年无论怎么折腾,一开机,那股子冷气刷地就来了,跟谁给你兜头浇了盆冰水似的,爽利!所以虽然朋友总劝我换新的,说省电,说安静,我总觉得,能用干嘛换?凑合着呗,老物件有感情。
但这回不一样了,真不是凑合的事儿。开着跟没开差不多,屋里温度计示数掉得极慢,半小时能降个一度就不错了。更糟心的是,有时候它还不定时发出一种奇怪的吱啦吱啦声,像是里头有啥东西要散架了。你说气不气人?大夏天的,指着它救命呢,它掉链子了。

得修。心想。这可不是小事儿,不能拖。换一台新的,动辄大几千上万,这老伙计要是能抢救一下,花个几百块钱,也值当。问题是怎么找人?
第一个念头就是找附近的。人嘛,天生对附近的事物有种莫名的信任感和便捷感。家门口那条街上,好像以前见过贴小广告的,红纸黑字,写着各种家电维修。手机拿起来,直接搜“附近定频空调维修”。结果跳出来的五花八门的,有官方售后的,有平台派单的,也有那种看起来就特不正规的小店。挑哪个?头大了。
平台的吧,感觉流程规范点,但听说派来的师傅水平参差不齐,而且收费猫腻多。小店呢,可能价格便宜,但真要黑你,你哭都没地儿哭去。官方售后?估计得等死,而且修老机器,他们可能直接劝你换新的,维修费估计也低不了。
犹豫了半天,决定先在小区业主群里问了声。总归是附近的人,有个口碑。结果,嘿,真有人推荐。说他们家之前也是老空调坏了,找了个附近的师傅,手艺不错,收费也合理。给了个微信号,加了过去。
跟那师傅约了时间,第二天下午就来了。敲门进来个中年汉子,穿着件旧旧的蓝色工装,背着个工具包,看着挺朴实的。没多话,进屋直奔空调。这师傅来了,也没急着动手拆,先是开机听了听声音,又用手感受了下出风口,问了问我具体啥时候开始出毛病、之前有没有修过之类的。那眼神挺专注的,不像有些师傅,一来就恨不得把机器大卸八块。
“这是压缩机有点老化了,”他听完我描述,又摸了摸外机,“启动困难,所以制冷效果差,那声音估计是风扇或者里头的小电机轴承缺油了。”他说得挺专业,但又不是那种听不懂的专业术语,让人心里有了点底。
开始维修。师傅动作麻利,先把室内机的面板拆开,清理了过滤网,又用工具鼓捣了半天,换了个小零件,说是启动电容,这玩意儿老化了就会导致压缩机启动困难。然后又去捣鼓外机,打开外壳,仔细检查线路,给风扇的轴承滴了几滴油。整个过程,他没怎么说话,偶尔回应我一句两句的提问,但能感觉到他是真懂这东西。汗水沿着他额头往下流,可他也没停,就专注地干着手里的活儿。那个画面挺真实的,不是广告里光鲜亮丽的形象,就是一个干活儿的,在给咱老百姓解决烦心事儿。
修完后,师傅把机器重新装好,开了机。这次,启动的声音似乎没那么刺耳了,虽然还是“吭哧”一下,但少了几分撕心裂肺。没过多久,出风口吹出来的风,明显带着凉意了!不是那种刺骨的冷,但就是那种舒服的、能把屋里的热气压下去的凉。
“您再开着试试,过半小时看看温度下来没。如果温度能降下去,那问题不大。那个声音估计是缺油,滴点儿油进去能缓解一阵,真要彻底没声音,得换风扇了,不过不影响制冷,您看您是不是要换?”师傅很实在,把情况说得明明白白。
我开了大概四十分钟,屋里温度计指针缓缓下降,感觉真的好多了!那种快要融化的感觉一下就消散了。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。
“多少钱啊师傅?”我问。
“换了个启动电容,人工费加材料费,再给您点了点儿油,一共三百吧。”
三百块!讲真,比我预想的要少。之前在网上查,随便上门看看就要一百多,换个零件怎么也得五六百起。这个价格,感觉真是遇到厚道的了。
付了钱,师傅收拾好工具包,跟我说:“这老机器了,用着小心点儿,别太折腾。压缩机老化是没办法的事儿,能修一次是一次吧。”然后就告辞了。
送走师傅,屋里空调吭哧吭哧地吹着,虽然声音还在,但吹出来的风是凉的,整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清净了。坐在沙发上,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凉意,心里感慨万千。为了这台定频空调的维修,折腾了好几天,从一开始的烦躁不安,到寻找附近的维修,再到忐忑地等待师傅上门,直到现在,终于修好了。这过程,不就是生活本身嘛?小小的电器故障,牵扯出一连串的选择、等待、沟通、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的成分。
想着那个师傅,汗流浃背地帮我修好了空调,心里挺感激的。这个时代,大家好像都喜欢新的、快的、智能的,像这种老旧定频空调的维修需求,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。很多人可能直接就扔了换新的,省事儿。但总还有些人,因为各种原因,想把老物件留下来。这时候,就需要这样的附近的维修 师傅,他们的手艺,他们的实在,填补了市场的一个小角落,也解决了咱老百姓家里的实际困难。
当然,肯定也有不靠谱的。之前听朋友说过,找个师傅修洗衣机,来了就瞎说一通,零件没换,就收了高价上门费。这种事儿也存在。所以找到一个靠谱的,就像挖到了宝。这次我是运气好。
这台定频空调,经过这次维修,估计还能再战几个夏天吧。它继续在角落里兢兢业业地工作着,发出它特有的声音。而我,也能在这个附近的房子里,继续享受它带来的凉意。这种感觉,踏实。不是非要有多智能多静音,能把最基本的事儿——制冷——做好,关键时刻能找到人给它“治病”,就足够了。那些附近的维修店、附近的师傅,或许没有高大上的门面,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,但他们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,在我们需要的时候,能出现,能搭把手。这种“附近的力量”,在互联网时代,反而显得尤为珍贵。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接近,更是一种基于信任和便利的生活网络。
所以,下次我的老伙计再闹脾气,或者家里别的什么老电器出了问题,我多半还是会先从“附近”找起。问问邻居,看看小区里的推荐,或者再试试那个靠谱的师傅。毕竟,生活里的很多事儿,不是光靠冰冷的技术和平台规则就能解决的,有时候,就需要那么一点点人情味儿,一点点实在劲儿。而这些,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的“附近”里。这定频空调,修好了,心里真踏实。这个夏天,应该能安稳度过了。但愿它能撑得更久一点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