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啊,你家的空调,那外机,安在哪儿?十楼、二十楼、甚至五十楼往上!它就那么孤零零挂在那儿,常年风吹日晒雨淋。夏天,烈日暴晒,它像个努力工作的铁疙瘩,烫得要命;冬天,北风呼啸,它又成了个冰冷的铁块。一旦它罢工,不制冷了,或者漏水漏得像瀑布,怎么办?叫维修啊。
这时候,就是我们这些人出场了。穿上安全带,系上安全绳,看着那细细的一根绳子,心跳直接蹦到嗓子眼。脚底下踩着的,是窄窄的检修平台,有时甚至就一块晃晃悠悠的木板,能站下一个人就不错了,转身都困难。有些老小区,连个正经平台都没有,就得靠挂篮,那玩意儿晃晃悠悠升上去,坐在里面跟荡秋千似的,只不过底下不是草地,是实打实的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虚空。

那感觉,真他娘的刺激!风大的时候,挂篮在半空中摇啊摇,像个醉汉。手抓着安全绳,那绳子好像是唯一的生命线,死死地。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,或者阴沉沉的天,脚下是水泥森林,车辆跟小虫子一样蠕动。你想想,在这种环境下,你怎么集中精神去检查电路?去焊接铜管?去处理那个不知道积了多少灰多少鸟粪的冷凝器?汗水和恐慌混在一起,湿透了工作服。
而且高层的外机,问题往往更复杂。风大灰多,散热片容易堵;太阳直射,元器件老化快;雨水侵蚀,电线绝缘层可能损坏。有时候,不是简简单单加个氟利昂、换个电容的事儿。可能是压缩机抱轴了,可能是主板烧了,可能是铜管破裂了。要在那个狭小的、摇晃的空间里,诊断问题,然后进行精密的维修操作,难度系数直接拉满。
你以为就拧几个螺丝换个件儿?想得美!很多时候,需要把沉重的外机稍微挪动一下,以便够到某个角落的螺丝或者阀门。那玩意儿多重?几十公斤上百公斤!你在平地上搬它试试?现在,你得在几十层楼高的地方,在窄小的平台上,小心翼翼地,不能让它有丝毫闪失地挪动它。每一步都得精确计算,每一次用力都得恰到好处,因为你失手了,掉下去的不仅是机器,可能是你自己的命,还可能砸到楼下的行人和车辆。这个风险,谁来承担?
所以,当你听到高层空调维修要价比较高的时候,请别觉得我们在敲竹杠。这费用里,很大一部分是风险溢价,是安全投入,是技术的含金量。一套专业的高空作业设备,安全带、安全绳、缓冲器、头盔、专业工具,随便一套就好几千上万。每次作业前,设备都要仔细检查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这不是在地面上修个电风扇,这是拿命在赌。
楼下大爷大妈可不懂这个,他们只知道热!热死了!空调怎么还不凉!“小伙子,不就爬上去拧几个螺丝吗?怎么这么贵?” 遇到这种时候,真是哭笑不得。怎么解释?解释你在上面吹着要命的妖风,脚下软得像面条?解释你手里拿着烫得能煎鸡蛋的工具,还得小心翼翼地操作?解释你每完成一步,都在心里默默地松口气,感谢老天爷又保佑了一次?
我们也是人,也有家人。每次出这种高层的活儿,家里人都会提心吊胆。出去了,就得绷着神经,直到安全落地,那根紧绷的弦才能稍稍放松。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胆子和技术干这行的。这行淘汰率高,看着吓人就放弃的、干了没多久受不了心理压力的、甚至... 发生意外的,都有。
我们修的不仅仅是空调,是你在盛夏里的一抹凉意,是你在回家推开门时能够卸下疲惫的保障。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汗水和风险,换取你的舒适。下一次,当你在高楼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,不妨也想想,那个帮你把机器修好的人,他曾经在那高高的窗外,吹着怎样的风,冒着怎样的险。那份维修的费用,包含了多少看不见的代价。
这是一份辛苦的活儿,一份危险的活儿,但总得有人去做。我们这些干高层空调维修的,就像是城市的“空中蜘蛛侠”,默默地在高楼外墙上爬上爬下,守护着每一户人家的清凉和温暖。高层的景色也许很美,但在我们眼里,更多的是挑战,是未知,是那随时可能让你心跳漏半拍的风险。这份工作,让人对“脚踏实地”这四个字,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每次安全回到地面,都能感受到那种踏实的幸福,真好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