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夏天,简直是要人命。我家那台格利,跟了我少说也有七八年了,一直勤勤恳恳,没掉过链子。可那天下午,太阳跟火球似的挂在天上,屋里头闷得跟蒸笼一样,它,不争气地,歇菜了。准确说,是启动是启动了,嗡嗡响,可吹出来的风,别提什么冷气,比外头自然风还热乎,带着一股子电器烤糊了似的怪味。
心,当时就一沉。这可怎么办?没空调,这个家还能住吗?立马摸出手机,找号码。打格利官方的售后?还是找外头那些私人维修点?脑子里飞快地盘算。官方的,感觉靠谱些,但听说慢,而且死贵;私人的,快,可能便宜,但就怕遇上那些“二道贩子”,小病说成大病,瞎折腾。

最后,还是决定先走官方渠道试试。翻出保修卡(尽管知道肯定过保了,但上面有官方服务电话),颤颤巍巍拨过去。漫长的等待音,每一秒都像在熬油。终于有人接了,甜甜的声音,可一听我说情况,语调就平了。“哦,格利空调不制冷是吧?先生,您这边是哪个区域?请提供一下空调的型号和购买日期。”一套流程问下来,告诉我,维修师傅排得很满,最早也得后天上午。后天?老天爷!这天气,等后天我怕是得被烤成干儿!
我好说歹说,表达了情况紧急,家里有老人小孩(其实并没有,但为了能快点儿),那边才勉强说“我们尽量协调,但不能保证”。挂了电话,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。
熬啊熬,熬过了一个黏腻、煎着人似的夜晚。第二天一早,汗就没停过。正绝望呢,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打了进来。带着点儿南方口音,客客气气地问:“您好,是X先生吗?我是格利售后的维修师傅,您家空调报修了是吧?我大概还有四十分钟能到您家。”
“快!师傅您快来!”我差点儿没跪下。
四十分钟?感觉像等了四个小时。门铃响的时候,我几乎是扑过去的。站在门口的是个皮肤黝黑、看着四十来岁的大哥,穿着有点旧的格利工装,背着个工具包,手里还拎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箱子。脸上带着一丝疲惫,但眼神挺清澈。
“您好,我是格利的。”他说话不急不慢。
赶紧把他让进来。一进屋,他估计也感受到了那股子热浪,眉毛微微皱了一下。我指着挂在墙上、像个病号似的格利,说:“师傅您看,就是它,不制冷了,嗡嗡响,出来的都是热风。”
他没多话,先把工具包放下,拿出个温度计模样的东西,对着出风口测了测。然后踩上自带的折叠梯,利索地爬上去,开始检查。先是外机,他探头看了看窗外,问我外机在哪儿,安装环境怎么样。我说就在那个窗户外面,挺好检查的。他打开室内机的面板,露出了里面密密麻麻的管线、电路板、风扇。他拿手电筒照着,仔细地看,用手摸摸这里,敲敲那里。整个过程特别专注,几乎没怎么跟我交流,偶尔哼两声,像是在自言自语。
我在旁边大气不敢出,就看着他忙活。他额头开始冒汗,沿着脸颊往下流,滴到地板上。那工具箱打开,里面各种扳手、螺丝刀、电表、测压计,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玩意儿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这才意识到,修个空调真不是拧几个螺丝那么简单的事儿。
他拆下了什么东西,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,对着光线照。然后又装回去。接着,他拿出那个测压计,接到空调的某个接口上,盯着上面的读数看。嘴里嘟囔着:“压力不对……差了不少……”
听到这儿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“师傅,是什么问题啊?”
“嗯,看样子是氟利昂漏了。”他头也没抬,依然盯着那个表,“也可能是管路有问题,或者哪个接头没拧紧。得找找漏点。”
氟利昂漏了?听起来就麻烦。而且这玩意儿不是有毒吗?我小心翼翼地问:“那……这个严重吗?好修吗?”
“小问题,补点儿氟就行。”他总算抬起头看了我一眼,“不过得先把漏点找出来堵上,不然加了也白加。”
接下来,他又开始更细致地检查管路。拿出个小喷壶,里面装着像泡沫水似的东西,一点点往管路接头、弯曲的地方喷。喷到某个地方,泡沫突然冒得特别快,像肥皂泡吹出来一样。“找到了!”他说了声。原来是内机连接管的一个接头老化了,有微小的裂缝,氟利昂就是从那儿溜走的。
找到了病根儿,他开始“动手术”。先是小心翼翼地把那个接头重新处理了一下,好像是用一种特殊的胶水或者密封剂。然后,他又拿出那个测压计,跟我说:“现在我把漏点堵上了,需要给你加点儿氟利昂,把压力补上去。这个是按量收费的。”
我说:“行行行,师傅您看着办,只要能修好就行!”
他点点头,从那个大箱子里拿出一个罐子,连接到空调上,开始加氟。加氟的时候,机器发出一种轻微的“嘶嘶”声。他一边加一边看着那个表,直到读数达到正常范围。
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个多小时,师傅的工装后背都湿透了。他擦了擦额头的汗,把所有东西都装好,面板也重新扣上。然后,他退后一步,按下了空调的遥控器。
又是一声熟悉的“滴”响,空调启动了。风扇开始旋转,我紧张地盯着出风口。几秒钟后,一股带着凉意的风,虽然还不算冰冷,但温度明显降下来了!而且,那股烤糊的怪味儿也没了!
“师傅!好了?”我惊喜地喊道。
他脸上露出一丝放松的笑容。“嗯,基本没问题了。您再开一会儿试试,温度设定低一点儿。如果过两天还有不制冷的情况,再给我打电话。”他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,而不是只留公司的。这一点让我觉得挺靠谱。
他解释说,空调不制冷,大部分情况就是缺氟,缺氟的原因一般是漏氟,而漏氟点最常见的就是管路接头、弯曲处这些地方。当然,也可能是主板坏了、压缩机坏了啥的,那些就麻烦多了。这次算是小问题,不幸中的万幸。
临走前,他把现场的工具都收好,连地上滴的汗水都简单擦了擦。我问他多少钱,他说按照格利售后的收费标准,上门费多少,加氟多少量,总共多少。费用嘛,比我想象的要高一点点,但想想这天气,想想他顶着大太阳、流着汗在我家捣鼓了一个多小时,我觉得值。这钱买的是舒适,更是把一个“病人”治好了的安心。
送走师傅,我重新坐回沙发上,感受着格利空调吹出来的习习凉风。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也湿透了,不是热的,是紧张的。看着它又恢复了活力,嗡嗡地唱着歌儿,心里真是说不出的熨帖。这台老格利,总算是活过来了。
这次维修经历,让我对空调这东西有了新的认识。它不是插上电就永远工作的铁疙瘩,它也有“生老病死”,也需要人去维护、去修理。而那些在烈日下、在高温里,钻到狭窄的角落,攀爬在高处,用他们的经验和汗水,让这些“病人”重新焕发活力的维修师傅们,他们是真正的城市英雄,是夏日的“救星”。
当然,我也在想,为什么格利这个大牌子的空调,用了几年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?是不是制造工艺或者安装环节有待提高?还是说,现在的家电,设计寿命就是这么短,逼着你不断维修或者更新换代?心里还是有点儿疑问,有点儿小小的抱怨。但至少这一次,格利的售后响应了(虽然慢点),师傅也确实把问题解决了。
那个下午,格利空调吹出来的凉风,带着一股子特别的香气,那是夏日里,汗水和希望混杂的味道。我坐在沙发上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感觉整个世界都温柔了下来。再热的天气,家里有凉气,心就稳了。而这一切,都得归功于那位默默流汗的格利维修师傅。他们啊,就是这样,在看不见的角落,用最朴实的方式,守护着我们那点儿脆弱的舒适生活。修空调,修的不仅仅是机器,更是夏日里的好心情,是生活继续下去的底气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