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回来,这活儿,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。你想想,大夏天,烈日当头,地面温度都能煎鸡蛋,你得往户外机那边凑,那机器自己发热,旁边就是热浪,简直是火上浇油。更别说那些住高层的,光是想到高空作业那四个字,我腿肚子都转筋。师傅们呢?系根绳子,腰里别着工具包,脚下可能就是悬空,风吹日晒,噪音轰鸣。他们可真是在拿命,呃,夸张点说,是在拿辛苦钱给我们换凉快啊。
头一次叫上门维修,是几年前的事儿了。当时机器彻底罢工,一点动静没有。打电话预约,说好时间,结果师傅迟到了快一个小时,电话里挺抱歉,说前头一家活儿比较棘手。来了个看着挺年轻的小伙子,背着个工具箱,满头大汗。进屋先是检查遥控器,然后去摸内外机。一会儿说,“你这个啊,可能是启动电容坏了。”打开外机盖子,开始捣鼓。螺丝刀、万用表,动作挺麻利。我猫在他旁边看,也不太懂,就觉得那些线啊板儿啊挺复杂的。修了大概半小时,换了个小零件,一开机,嘿,成了!熟悉的凉风儿嗖嗖往外冒。那感觉,简直是绝处逢生。付了收费,虽然心里盘算了一下零件费和手工费的比例,觉得有点小贵,但人家的技术和服务,在那会儿那个热度下,真是值了。

再说说安装。这个更是技术活。新机器搬来,包装拆开,内外机,铜管,电线,支架,一堆东西。师傅来了不止一个,通常是俩。一个在里面指挥定位、打孔,另一个在外面接应、固定。打孔那噪音,简直是惊天动地,灰尘也漫天飞舞。他们得量尺寸,看位置,考虑排水坡度,铜管怎么走最省又最美观(虽然通常也美观不到哪儿去)。尤其是穿墙那一步,打不好的孔,以后可能还漏水。外机要装得稳当,特别是高空作业,固定支架,搬机器上去,两个人配合,力气、技巧、胆量,缺一不可。我亲眼见过师傅在五楼外面,半个身子探出去,猫着腰拧螺丝。妈呀,光看着都心惊肉跳。装好了,抽真空,接电,试机,检查制冷效果。整个过程,看着简单,里面的门道可多了。
当然,这个行业也有让人吐槽的地方。最常见的,就是收费问题。有时候一个维修,还没怎么动手,师傅就说缺氟利昂了,或者这儿坏了那儿坏了,报个价,感觉跟抢钱似的。尤其是那种模棱两可的说法,“哎呀,你这情况有点复杂,得看看里面才知道”,然后修着修着就这也要钱那也要钱。或者安装的时候,说铜管超长了要加钱,支架要用加厚的,打个孔又是多少钱,七七八八加起来,比机器本身可能都贵一截。有时候真让人怀疑,是不是有个不成文的“夏天来了宰一刀”的规矩。这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太严重了,我们普通消费者哪懂那些专业的名堂?人家说啥,我们多数时候只能信啥。所以找个靠谱的服务平台或者熟悉的师傅,太重要了。宁可多花点时间打听比较,也别被随便糊弄。
还有一些小毛病,比如空调漏水,有时只是排水管堵了,清理一下就好,但有的师傅可能给你说得巨严重。或者噪音问题,可能只是某个地方松了,紧一下就完事儿,但如果遇到不实在的,也许就忽悠你换零件。所以啊,作为用户,自己也得多少懂点皮毛,或者留个心眼。
不过话说回来,大部分时候,遇到的师傅还是挺辛苦挺实在的。他们风里来雨里去(主要是风里来火里去,夏天嘛),一个电话就得上门,可能刚从一个蒸笼般的顶楼下来,又得爬到另一个地方去。手上脸上都是汗,衣服湿了干干了湿。这个活儿,技术含量有,体力要求高,风险也大。没有他们,我们的夏天指不定怎么过呢。
空调安装维修,这六个字,背后是汗水,是技术,是风险,也是服务。是现代生活里,我们离不开的一环。他们在我们最需要凉爽的时候出现,解决问题。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插曲,但总的来说,他们是城市的“降温使者”。下回再看到师傅在室外忙活,别忘了人家的辛苦。至于收费,呃,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,复杂的很,没个准谱儿。但至少,他们把空调这玩意儿,从一个机器,变成了能吹出凉风、让人活过来的“神器”,这一点,是实实在在的。夏天,真的全靠他们了,那帮爬高上低、跟烈日和机器较劲的师傅们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