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年头,装风管机的家里是真多,看着是挺干净利落,没那碍眼的内机箱子吊在墙上。可我跟你说实话,这玩意儿用着爽,维修起来嘛,那可真是一言难尽。干我们这行的,见了太多因为这风管机焦头烂额的主儿。
你说空调吧,挂机柜机,毛病无非也就那些个。咔嚓,面板一开,里头瞅瞅,外头听听声儿,八九不离十。可这风管机呢?好家伙,跟玩儿捉迷藏似的。它藏在吊顶里头,看不见摸不着,出了故障,你只能对着天花板干瞪眼。想看看哪儿不对劲?得,先拆吊顶吧您!

第一次遇到那家装了一屋子风管机的别墅,头都大了。那会儿刚入行没几年,以为跟普通空调差不多,结果呢?人家说主卧那台不制冷,到现场一听,压根儿没声儿。电源是通的,遥控器按了也显示开机,就是没反应。搁以前,可能是接触不良,或者启动电容坏了。这风管机呢,你得找它那隐藏在天花板里的机器,还得找到连接线、分歧箱什么的。
费了老大劲儿把检修口打开,探个脑袋进去,哟呵,里头灰扑扑的,跟刚挖出来的似的。找到主机,面板一瞧,得,保护板上灯都没亮。一步步查,从外机到内机,从电源到信号线。那滋味儿,跟在迷宫里找出口似的。而且你得弓着腰或者跪着,脖子仰得跟长颈鹿一样,干半天下来,腰酸背痛那都是常态。
最烦的是漏水!十个风管机故障里,漏水怕是占了一半还多。为啥?安装问题呗!排水管坡度不够、接头没粘牢、或者那个要命的排水泵(有些风管机是带这个泵把水往上抽的)坏了或者堵了。水这玩意儿可不长眼,滴答滴答,一开始可能只是吊顶上有水印,过两天直接给你开个“天窗”,水帘洞效果,下面的地板、家具遭殃,那业主脸都绿了。
去修漏水,首先得确定是不是凝结水。夏天制冷模式下,机器工作会产生凝结水,这是正常的。问题出在水排不出去。拆开吊顶,找到内机底部的接水盘,看看水是不是满的。顺着排水管一路摸过去,看看有没有弯折、有没有堵塞。有时候是管子里长了藻类,有时候是灰尘泥巴积久了。赶上那种不带排水泵的,纯靠坡度排水的,如果安装时坡度没弄好,那真是活该它漏。
带排水泵的更复杂点。排水泵本身就容易出毛病,电机烧了、浮子开关卡住了、或者泵的滤网堵了。有时候那个泵工作起来噪音还大,嗡嗡嗡的,业主又该投诉了。所以,修漏水不仅仅是通水管那么简单,得排查整个排水系统,从内机接水盘到排水管,再到排水泵(如果有的)和最终的排水口,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“发水”。
噪音也是个大头。有时候是风轮不平衡,转起来呜呜响;有时候是电机轴承缺油或者磨损了;更要命的是安装没做好,机器跟吊顶或者龙骨有接触,共振!那个声音,你听了都心烦,别说住在里头的人了。修噪音比修漏水更看经验,得听声儿辨位,再结合机器的结构,一点点排查。把机器固定牢靠、做好减震处理,有时候就能解决。但碰上那种机器本身质量问题或者安装结构性的缺陷,那真是神仙难救,只能建议大动干戈,甚至重新安装。
电路板问题也是常见故障。风管机的电路板集成度高,功能多,也更脆弱。电压不稳、受潮、或者干脆就是年头久了自然老化,都可能让它罢工。一块电路板可不便宜,换一块大几百上千块,甚至小两千都有可能。有时候不是板子彻底坏了,是上面的某个小元件烧了,但我们一般没法修那么细,直接换板子省事儿省力,虽然对用户来说成本高点。这种时候,只能希望厂家配件供应及时,别等个十天半个月的,大夏天没空调,那滋味儿……
再说说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。这可能是氟利昂(现在叫制冷剂了)不足,得检查管路有没有泄漏。也可能是内机或者外机的散热片脏了,影响换热效率。风管机内机因为藏在吊顶里,更容易积灰,特别是回风口那里,如果滤网长时间不清洗,厚厚一层灰,风都过不去,别说制冷了。所以定期清洗滤网、清洗内机蒸发器,非常非常重要,这属于日常保养范畴,能避免很多故障。
有时候碰到那种奇葩问题,比如遥控器失灵,怎么按都没反应。或者内机指示灯闪烁报故障代码,得翻说明书查,或者打电话问厂家技术支持。每个品牌的代码都不一样,有的简单明了,有的玄玄乎昭示着某个犄角旮旯里的毛病。
干这行久了,发现很多风管机的问题,根源都在安装。当初为了省钱、为了赶工,安装马虎了事,坡度不对、保温没做好、铜管没扩好、抽真空没到位,这些都是定时炸弹,用个一两年,毛病就全跑出来了。用户买了单,我们修起来费劲,两头不讨好。
所以,如果您家里装了风管机,记住几件事儿:第一,安装找靠谱的!别光看价格,手艺和经验更重要。第二,定期清洗回风滤网,这个自己就能做。第三,每年或者隔一年请人做个彻底的清洗和保养,特别是内机蒸发器和风轮,能有效延长机器寿命,减少故障。第四,听到有异常噪音、闻到怪味儿、发现吊顶有水渍,赶紧找人来看,别拖,小问题拖着拖着就变大问题了。
修风管机,是个细致活儿,也是个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。得钻得了吊顶,查得了电路,摸得了铜管,还得跟那看不见的故障斗智斗勇。每次把一台“罢工”的风管机重新“唤醒”,听着它呼呼地送出冷气或暖气,那感觉,成就感还是有的。只是这背后的腰酸腿麻,只有干这行的自己知道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