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动这念头的时候,心里也直犯嘀咕:这玩意儿,真能自己拆?不就是个铁疙瘩嘛,有什么玄机?可架不住好奇心和那股子“非要自己搞定”的倔劲儿。要么是家里的老伙计彻底罢工了,送去回收觉得可惜,想看看里面到底啥样;要么就是纯粹想折腾一下,看看能不能废物利用,搞个什么花里胡哨的储物罐或者干脆给鱼缸当背景。听我的,这事儿不难,但绝对不是拧几个螺丝那么简单,得有点心理准备。
首先,也是最要紧的,安全!安全是第一位的,这话不是白说的。你可别犯傻,通着电就上手。麻利地把插头拔掉,记住,是“拔掉”,不是按个开关了事。然后,把进水、出水那俩水管阀门给关严实了。很多老旧热水器,阀门可能有点“脾气”,不好使唤,你得费点劲,或者干脆把家里总水阀都给咔嚓了,省得一会儿手忙脚乱。

接下来,就是放水了。我的天,这活儿听着简单,实操起来可真是个大工程。找到热水器底部那个排水阀,一般有个小盖子或者一个旋钮。拧开它,会听见“哗啦啦”的水声,那可不是一两桶水的事儿,少说也得几十升。这时候你得找个大盆或者干脆用管子接出去,别指望一个小桶能搞定。放水的时候,你还可以试着把热水出口的阀门稍微打开一点点,让空气进去,这样水流会更顺畅,不然容易形成负压,放得慢得你想哭。
等水差不多排干净了,或者说,不再有大股水流出来,而是滴滴答答的时候,就可以开始“扒皮”了。大部分热水器的外壳,都是用螺丝固定住的,通常在底部或者侧面。拿起你的螺丝刀,一把一把拧下来。别急,螺丝这东西,拧的时候规规矩矩,拆的时候也得有个章法,别拧完就随手一扔,到时候装回去可就抓瞎了。
外壳卸掉之后,你会看到一层厚厚的保温棉。这玩意儿摸着软乎乎的,像个大棉袄,把内胆裹得严严实实。轻轻扒开它们,小心点,有些劣质保温棉可能会掉纤维,最好戴个手套。扒开保温棉,你的目标就赫然在目了——那个沉甸甸的金属圆筒,它就是内胆了。
内胆跟外壳之间,往往还有一些固定支架,或者就是靠着最顶部和底部的连接件悬挂着。细心观察,你会发现一些更粗大的螺栓或者焊接点。这些才是真正固定内胆的家伙。如果是螺栓,那就用扳手使劲拧。我上次拆一个老型号,那螺栓锈得跟内胆长在一起似的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扳动,胳膊都快酸掉了。记住,要拧下来的是那些把内胆本身固定住的螺栓,而不是内胆上那些小的法兰盘螺丝,那些是固定加热棒或者镁棒的,你暂时不用管它们。
等所有固定件都搞定了,恭喜你,热水器的内胆就已经和它的外壳彻底“分家”了。这时候,你可以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大家伙从机身里取出来。它可不轻,特别是那种大容量的,一个人搬起来还真有点费劲,最好找个人搭把手。
当你终于把内胆放到地上,打开那个原本安装加热棒的口子,往里瞅一眼……我的天,那画面冲击力可真不是盖的!厚厚的白色水垢,黄褐色甚至黑色的沉淀物,活像个被尘封多年的古董。那一瞬间,你可能就明白为什么热水器加热效率会越来越低,为什么会有异味了。
瞧,热水器内胆就这么拆下来了。是不是觉得也没那么神秘?这过程,与其说是拆解,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对家里老物件的深度探索。拆完内胆,无论是出于好奇、维修,还是想给它找个“第二春”,那种亲手搞定的成就感,嘿,别提有多棒了!但说真的,动手之前,一定得把安全放在心上,这点儿可真不能含糊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