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每次聊到这个话题,我都能想起以前租房时,那个冬天,站在浴室里瑟瑟发抖,跟热水器斗智斗勇的自己。那水要么是冰川融水,要么是火山熔岩,就是没有中间态。简直就是一场修行。
后来搬了家,换了新的设备,我才琢磨明白,这玩意儿根本不是玄学,纯粹是没搞懂它的脾气。

先说说最常见的那种,燃气的。你是不是也盯着面板上那两个旋钮发过呆?一个画着小火苗,一个画着小水滴。很多人,包括曾经的我,都以为那个火苗就是温度调节。拧到最大,水就最烫。
大错特错。
那根本不是温度,那是火力。是燃气烧得有多旺。而另一个,水滴那个,是水量。
真正的秘密,在于这两个东西的配合。你得把它们想象成一对儿搭档。
冬天,天寒地冻的,自来水本身就凉得刺骨。这时候,你就得让火力老弟使出全力,直接拉满。然后呢,让水量小哥悠着点儿,水流别开那么猛。这样,水在热水器里“旅行”的时间就长一点,被烧得也更透彻,出来的水温才够劲儿。
反过来,到了夏天,水本来就不冰。你就可以把火力调得小小的,温柔一点,然后把水量开大。水流哗啦啦地快速通过,稍微加热一下,出来的就是舒服的温水。省气,还不用兑那么多凉水。
懂了吗?这根本就是个简单的乘除法问题。
然后是电热水器,那个就直白多了。一个大罐子储水的那种。
面板上直接就有温度数字,这总会调了吧?但里面的门道也不少。
你是不是习惯设一个比如45度的温度,然后洗澡的时候直接用?其实可以有更聪明的做法。
我一般会把储水温度设置到比较高的一个值,比如65度。你先别急着反驳说浪费电。你想,高温能更好地抑制水垢里那些有的没的细菌,更干净。而且,因为储水温度高,你洗澡的时候,其实是兑了更多的冷水来用的,这意味着热水器里那罐“高浓度”的热水用得更慢,续航能力暴增。家里人多,一个接一个洗,完全没压力。
当然,如果你就一个人住,用水量也不大,那设个50-55度也就绰绰有余了。没必要让它一直那么亢奋地工作。
最后,我想分享一个可能很多人都忽略的终极奥义:尽量少在花洒那边兑冷水。
我们的目标,应该是让热水器直接输出一个你身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。直接拧到全热水那边,出来的水就是你想要的温度。这才是最高效、最省能源的状态。如果你总是把热水器温度开到巨高,然后靠花洒兑一大半冷水来中和,那燃气费电费,就这么在无形中,哗啦啦地流走了。
去吧,去征服你家的那个小盒子。当你能精准地召唤出那股包裹全身、恰到好处的暖流时,你会感觉自己简直是生活的主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