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,我是坐在沙发上看书,突然耳朵里那个熟悉的嗡嗡声变了调,接着,从出风口出来的风,别说冷气了,简直是带着一股子室外裹挟进来的热浪味儿!心里咯噔一下,完了,这大热天的,玩儿我呢?!赶紧冲过去,对着空调面板一顿按,开关、模式、温度,来回折腾,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没错,可吹出来的风骗不了人。温度计肉眼可见地往上爬,汗珠子开始在额头冒头,那种焦躁感瞬间爆棚。
第一个念头就是:报修!谁的?!富士通的!可问题来了,这玩意儿买了这么久,当初的说明书早不知道扔哪儿去了,或者被我妈当废纸卖了也说不定。网上找吧。掏出手机,百度“富士通空调售后电话”。哎呦喂,这搜索结果,官方的、非官方的、400的、800的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哪个是真的啊?生怕打错了被骗。小心翼翼点开一个看起来最像官网的链接,找啊找,终于找到那个售后服务热线。

深吸一口气,拨出去。嘟……嘟……嘟……漫长的等待音,感觉等了一个世纪。终于有人接了,是个带着标准客服腔调的小姑娘,“您好,富士通空调售后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声音听起来倒是挺甜,可我心里那团火啊,“你好你好!我的富士通空调坏了!不制冷了!急死人了!”语气可能有点冲,但当时真的快热晕了。
客服挺专业,开始问我机器型号、购买日期、故障现象。型号?我跑过去看空调外壳,密密麻麻一堆字母数字,对着电话磕磕巴巴念。购买日期?天知道!大概是……五六年前吧?故障现象?不制冷!风是热的!有时候还有点怪味儿!客服耐心记录,然后说:“好的先生/女士,您这个情况我们记录了,会尽快为您安排维修师傅上门检查。”尽快?这“尽快”是多快?一天?两天?一个星期?心里直犯嘀咕。我问她多久能来,她就说“我们会尽快协调师傅,安排好会联系您。”好吧,只能等。
接下来的日子,简直是一种煎熬。屋子里闷热,像个烤箱。晚上睡觉辗转反侧,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。时不时就盯着手机,生怕错过售后打来的电话。那种等待,真的是煎熬plus。终于,等了两天,一个陌生号码打来了,一开口就是:“喂,是富士通空调用户吗?这边是售后维修的,约个时间上门看看您的机器。”谢天谢地!赶紧确定时间。工作日,师傅说只能下午,给了一个时间段。好吧,为了有空调吹,请假也认了。
到了约好的那天下午,师傅终于来了。背着个工具包,穿着工装,看着挺精神。进门先说了声抱歉,说今天单子多,来晚了点。我哪儿敢有意见啊,赶紧让人进来。师傅也没废话,直奔主题,先看看室内机,又去阳台看室外机。检查的时候挺仔细的,测这测那,问问我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,之前有没有什么异常响动。我把之前的情况又复述了一遍。
师傅捣鼓了一会儿,跟我说:“您这情况,初步判断可能是氟里昂不足了,或者是管路有轻微泄漏,再就是压缩机可能有问题。得仔细检查一下。”听起来挺专业,但我心里悬着石头更大了。万一是压缩机坏了呢?那费用……想想就肉疼。师傅开始更深入的检查,打开机器面板,用各种仪器测。他在修的时候,我在旁边看得一知半解,只看到各种管子、电线,还有师傅头上冒出的汗。
检查了一会儿,师傅说:“您看,这里有点油迹,可能是轻微泄漏。先给您加点氟试试,看看效果怎么样。如果加了氟好了,那问题就不大。如果加了氟也不行,或者没过多久又坏了,那可能得进一步查漏点或者考虑别的问题了。”加氟!这玩意儿听起来就很“值钱”。我赶紧问:“师傅,这费用怎么算啊?”师傅说:“加氟按压力来收费,如果需要补漏点或者换其他零件,那就另外算。不过您放心,都会跟您说清楚再操作。”
加氟的过程倒没多久,师傅动作挺麻利。看着那个压力表,数字一点点往上走。加完后,师傅重新启动机器,让我们感受一下。这次,从出风口出来的风,终于,终于有了那种熟悉的凉意!虽然不是瞬间就冷得刺骨,但那种凉风拂面的感觉,简直让人感动得想哭。师傅说:“您先开着试试,正常用。如果过两天又不冷了,或者有其他问题,再随时联系售后。”
付了加氟的钱,看着师傅收拾工具离开,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一半。钱花了点,但至少在最热的时候,空调又活过来了。这次报修经历,怎么说呢,不能说完美,等待时间有点长,中间也有点心悬,但师傅上门后倒是挺负责任,问题也解决了。至于费用嘛,过了保修期,总是要花钱的,但希望这加的氟能撑久一点。
这事儿让我意识到,家电这种东西,平时看着不起眼,真到了关键时候掉链子,那真是分分钟让你抓狂。特别是富士通这样的品牌,买的时候觉得挺靠谱,但售后服务体验如何,真的是碰上了才知道。希望下次别再坏了,或者至少,报修流程能再顺畅一点,等待时间能再短一点。毕竟,在这个离了空调就活不下去的夏天,一点点故障都可能是大麻烦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