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喂!你们家空调怎么回事啊!大夏天的,一点都不凉快!都快把我热死了!”——你看,这是最经典的开场白,带着一股子“要你好看”的架势。一听这话,得,不制冷,妥妥的头号“疑难杂症”。这时候你得深呼吸,再深呼吸,脸上得带着笑(哪怕对面看不见),声音得柔和,就像哄孩子:“您别急,先喝口水消消气哈。您说的是哪个房间的空调呢?是完全不吹风,还是吹出来的风不凉快?”你得引导他,问清楚型号、买了多久、之前有没有维修过、最近有没有什么“奇特”的响动。这些细节,可太重要了,关系到我这边能不能大概判断个毛病,好给师傅派单。
别以为报修就是三言两语的事儿。有时候客户描述得那叫一个“抽象”。“就是不响了!”不响是好的啊大姐,是不是不转了?“也不是,就是不跟我玩儿了!”得,遇上个诗人。还有那种,“我家空调老是滴水,像哭一样!”行吧,这叫漏水,得看看是不是排水管堵了或者安装角度不对。最怕的是那种,“哗啦哗啦响,像里面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了!”我的天,一听这形容词,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不会是啥大毛病吧?赶紧问,什么时候开始的?响声大不大?是持续的还是 intermittent(断断续续)的?哦哟,有时候恨不得自己长双透视眼,直接看看那空调里到底出了啥幺蛾子。

接了电话,信息记录麻溜儿地输入系统,然后就是派单。这环节也跟打仗似的。哪个区的师傅离得近?哪个师傅今天单子少点儿?哪个师傅对这个型号比较熟?得综合考虑。最头疼的是,客户都恨不得你立马派个“神仙师傅”,下一秒就出现在他家门口,挥挥手,空调就好了。哎哟喂,现实可不是变魔术。师傅们都在外面跑单,一个单子短则半小时,长则几个小时,尤其夏天,单子多得跟雪片似的,师傅们从早忙到晚,连口热饭都吃不上。所以,当客户催得紧,“怎么还没来啊?!”的时候,你得耐心地解释:“您看哈,师傅正在上一个客户家处理,那个可能稍微复杂一点,一结束我们就立马让他赶过去,您看大概还需要多久……”那个“大概”真是个技术活儿,说短了到时候没到客户炸毛,说长了客户立马找别人。
还有收费。这是个雷区,得小心翼翼地趟过去。报修的时候,客户肯定会问,“这个修好大概多少钱啊?”我的标准回答一定是:“先生/女士,具体的维修费用需要师傅上门检查后才能确定。因为故障原因不一样,更换的零件不一样,费用也不一样。我们的上门检测费是XX元,如果在我们这儿维修,这个检测费是可以抵扣的……”你说得清清楚楚,白纸黑字,但到了现场,师傅说要换个压缩机,几百大几千没了,客户就觉得被宰了。电话打过来,那叫一个“气势汹汹”:“不是说没多少钱吗?!怎么这么贵?!你们是不是骗人啊!”遇到这种情况,你得有理有据,把维修报告上的项目一项项解释清楚,材料费多少、人工费多少、检测费抵扣了多少。更重要的是,得安抚情绪,理解客户心疼钱的心情,但同时也要维护师傅的劳动和专业价值。这沟通的艺术,比修空调本身还难。
每天对着电脑,戴着耳机,听着形形色色的声音,处理着五花八门的故障。有那种用了十几年老古董,“喘气儿”都费劲儿的;有那种刚买没多久,就闹“罢工”的;有遥控器找不着死活说空调坏了的;有家里突然停电,以为空调坏了的。有时候,只是客户不会用,按错了模式,你远程电话指导一下,“滴”的一声空调正常了,客户在电话那头儿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哎哟喂,原来是这样啊,谢谢谢谢!”这种时候,心里会突然觉得暖暖的,小小的成就感爆棚。
但更多时候,是误解,是不信任,是觉得你就是个收钱不干事的。委屈吗?当然有。有时候明明解释得口干舌燥,客户还是劈头盖脸一顿骂,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。那一刻,真的想摔电话,想吼回去:你以为我们容易啊!我们客服要接电话,要记录,要派单,要协调,要处理投诉,要安抚情绪,要懂点技术常识,还得忍受你们的坏脾气!可是,不行啊,这是我的工作,我代表着公司。只能默默地听着,等对方情绪稍微平复,再重新开始沟通,尽量把事情“拉回正轨”。
干这行,耐心绝对是“硬通货”。对,就是耐心。没有它,一天都熬不下去。你得像个唐僧,一遍遍地重复,一遍遍地解释。你得像个侦探,从客户混乱的描述中找出蛛丝马迹。你得像个心理医生,处理客户的焦虑和不满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客户都这样。也有特别好的,会说“谢谢你们啊,这么热的天,师傅也辛苦了!”;也有理解你的,知道维修不容易,哪怕等的时间长点儿也耐心等着。这些小小的善意,就像夏日里的一缕凉风,让你觉得这份工作,虽然辛苦,虽然有气,但总归还是有点儿“价值”在里面。
每天下班,走出公司,感觉耳朵里还嗡嗡响着各种报修电话的回声。夏天的高峰期,那是真正的“炼狱”,身体累,心更累。但看着万家灯火里,因为我们的努力,有一台台空调重新送出凉意,让人们能从闷热中解脱出来,心里也会有那么一丝丝的安慰。
未来会怎么样?不知道。技术越来越发展,空调越来越智能,故障可能也越来越“高深”。但只要夏天还热,只要空调还会“罢工”,我们这些维修空调客服,就还得坚守在这里,成为那条连接“焦躁”与“清凉”的桥梁。你说呢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