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站在那儿,盯着它,大汗淋漓,听着它发出的动静——要是还有动静的话。可能是一声声不协调的噪音,咔哒咔哒,嗡嗡乱响,听着都替它累;更惨的是,它就不动了,像块沉默的砖头,电插着呢,开关也按了,可就是没反应。那种绝望,真他娘的透心凉,当然,物理意义上的凉你是别想了。
这时候,维修这念头就像一团乌云压过来。修?还是扔?扔了买新的多省事儿,可新的贵啊!特别是那些老式窗机,皮实是真的皮实,有时候修好了还能再战几年,但找到愿意修的师傅,或者自己动手,那就是另一码事了。

你自己动手?得了吧,大部分人一听到要拆开那壳子,就怂了。你想啊,那么大个铁疙瘩,里面绕满了铜管,压着不知名的气体(可能就是制冷剂,但你听着总觉得有点危险),外面还得有个扇叶呼啦啦地吹风,电路板藏在角落里,电压高着呢。随便动?那是拿自己的小命儿开玩笑。
那找师傅?现在的师傅,愿意上门伺候这种老家伙的可不多了。他们更喜欢装新机,来钱快,风险低。好不容易找来一个,他可能先皱着眉头看看你的机器,听听声音,然后慢悠悠地告诉你:“这年头儿的东西,不好修啊。配件难找。” 然后就是天价的维修费用,有时候一听报价,得,都能买个二手的了。
最常见的毛病是啥?首先就是不制冷。风扇转,但吹出来的是热风,或者干脆就是室温。这通常是压缩机的问题,那可是窗机的心脏!心脏不跳了,或者跳不动了,那基本没戏。换压缩机?那成本,啧啧,不如直接换机了。
再来就是噪音,跟杀猪似的。可能是风扇轴承干了,或者叶片撞到了哪里,也可能是固定压缩机的橡胶垫老化了。有时候清理清理风扇,加点润滑油能缓解,但要是压缩机本身发出的异响,那也是要命的信号。那种金属摩擦的声音,听着都疼。
还有就是漏水。底下湿漉漉一片,滴滴答答,跟屋里下雨似的。大部分窗机都有排水孔,但用久了,灰尘啊,甚至虫子啊,能把那个孔给堵死。水排不出去,就从前面板流出来了。这种情况相对好办点儿,找个细点的东西通一通排水孔,或者把机器稍微抬高一点儿角度,让水能顺着排出去。但要是因为内部冷凝水盘破裂什么的,那就麻烦了。
当然,还有些小毛病,比如启动困难,嗡嗡响半天才转起来,这可能是启动电容或者运行电容的问题。电容这玩意儿,长得像个小电池或者圆柱体,是帮助压缩机启动和运行的。它坏了的话,压缩机就没劲儿启动。更换电容相对来说是技术含量最低、成本也最低的维修项目之一,但你得知道型号,还得小心别被残留的电荷给电到。断电!断电!断电!重要的事情得说三遍。
自己动手修,风险和乐趣并存。你得找工具,螺丝刀是肯定的,可能还得有个万用表测测电路,甚至还得准备点儿清洗剂,因为打开那玩意儿,里面通常脏得一塌糊涂,散热片上全是灰,冷凝水盘里黑乎乎的。清洗 散热片(冷凝器和蒸发器)倒是个值得干的事儿,有时候仅仅是散热不好,制冷效率就低得可怜。
拆开机器是个考验,里面的结构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和紧凑。各种电线、铜管缠绕在一起,稍不留神可能就拉断了什么。特别是那些老旧的机器,塑料件脆了,螺丝锈死了,打开它就像是在解一个生锈的机关。
说到底,窗式空调的维修,很多时候是一场经济和感情的博弈。这机器跟着你这么多年了,有点感情了,能修好接着用当然最好。但如果故障太严重,维修成本太高,那理智就会告诉你,该放手了。毕竟,安全第一,折腾半天没修好,还把自己电着了或者弄伤了,那才真是得不偿失。
所以,下次你的窗式空调罢工了,先别急着请师傅或者扔掉。深呼吸,看看是啥毛病。如果是简单的漏水或者清洗问题, maybe you can try。如果是不制冷或者噪音震天响,特别是涉及到压缩机这种核心部件的,那就得掂量掂量了。那是一个让你直面现实的时刻,关于成本,关于折腾,关于那些不再年轻的机器,也关于不再年轻的我们自己。唉,夏天啊,没空调真要命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