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往下沉,拔凉拔凉的,跟这屋里的温度形成鲜明对比。走到空调跟前,遥控器摁下,滴——一声响,机器是启动了,风扇也呼啦啦地转,可出来的风,怎么说呢,就跟电风扇吹出来的似的,甚至还带着点机器自身的热。站跟前感受半天,一点凉意没有,反而觉得更烦躁了。完了,心里咯噔一下,这玩意儿,坏了。
坏了。这两个字像咒语一样,在脑子里回响。这可是夏天的命根子啊!没空调,这屋里根本没法待。晚上别想睡觉,翻来覆去,汗水把床单都能浸湿。白天在家办公?更是天方夜狱,对着电脑屏幕,感觉脸都要烤焦了。得赶紧想办法,得维修空调。

维修空调,说起来简单,可点电话这个环节,真是让人抓狂的开始。点哪个电话?这是个问题。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找买空调时候的售后。可那都猴年马月的事了,当时的发票、保修卡,早不知道丢哪儿去了。就算找着,保修期也过了,打过去,多半是让你等着,流程那个长,黄花菜都凉了。而且,售后维修嘛,你懂的,价格往往不菲。
那怎么办?上网搜呗。度娘输入“维修空调”,呼啦一下出来几百条结果。看着那些推广链接,一个个都说自己专业、快速、收费合理。鬼知道哪个是真的靠谱?点进去看,页面做得花里胡哨,各种承诺,各种优惠。可谁知道背后是什么人?是正规军还是游击队?以前听朋友说过,找了个野路子修空调的,说是什么小问题,结果一通折腾,没修好不说,还把其他地方弄坏了,最后狮子大开口,气得他差点报警。这种事儿,可真不敢拿自己家的空调冒险。
犹豫,就是无谓地消耗时间,消耗在这高温的屋子里。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,衬衫贴在身上黏糊糊的。不行,必须得赶紧找个师傅来看看。
除了网上搜,还能问问邻居或者朋友。谁家没修过空调啊?经验这东西,口口相传往往比网上那些广告来得真实。在业主群里发个消息:“求推荐靠谱的空调维修师傅,家里空调不制冷了,快热死了!”很快,七嘴八舌的回复就来了。有人推荐自己用过的,有人提醒要小心骗子,有人说品牌售后虽然贵但保险,有人则力推某个街角小店的老师傅,说手艺好,价格公道。
看着这些建议,心里反而更乱了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,每个经验都不一样。哪个才是我需要的那个?那个真正能药到病除,又不会让我钱包大出血的师傅?
最后,我决定采取一个相对折衷的办法。先筛选几个在业主群里评价比较高的师傅电话,挨个儿打过去问问。第一个电话,一个听起来很年轻的声音接的:“喂,你好。”我说明情况,空调不制冷。对方问型号、年限,然后含糊地说可能是缺氟了,也可能是其他故障,得看了才知道。问上门费多少,说一般不收,修好了再议。再问大概的维修费用范围,对方就支支吾吾了,说什么得看具体情况,价格不好定。行吧,第一个排除,感觉不太专业,而且对费用说不清楚,容易出幺蛾子。
第二个电话,是个听起来很有经验的师傅。声音沉稳,问的问题也很细致,比如室内机是不是有风出来,室外机是不是在转,有没有异响等等。听我描述完,他分析了几种可能的原因,缺氟、电容坏了、或者压缩机有问题。说上门检查费多少,如果需要加氟,费用是多少,如果换配件,大概的价格范围是多少。这个师傅感觉不错,至少问答条理清晰,对收费也比较坦诚。
第三个电话,是一位大姐接的,说是她老公是做这个的。听我说了情况,大姐很热情,说她们干这行十几年了,技术没问题,价格也好商量。听着挺亲切,但总觉得少了点专业的气息。
权衡再三,决定试试第二个师傅。拿起手机,再一次点电话。拨通,简单确认了地址和上门时间。约好了下午两点。
放下电话,长舒一口气,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。接下来就是等待了。等待的过程,心里还是有点忐忑。万一是个大毛病怎么办?万一费用高得离谱怎么办?这些念头在脑子里打转,伴随着屋里持续升高的温度,让人更加焦虑。
下午两点差几分,门铃响了。打开门,一位皮肤黝黑、头发有点乱的师傅站在门口,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工具包。汗水浸湿了他的后背。这就是我寄予希望的救星了。
师傅进屋,也不多话,先走到空调跟前,熟练地拿出遥控器,又摁了几下。然后爬上梯子,打开室内机的盖板,拿着手电筒仔细地往里看。又到窗外,查看室外机的情况。蹲在室外机旁边,听声音,摸管子,测压力。每一步都显得很有章法。
我在旁边看着,也不敢打扰,就希望能赶紧找到问题所在,让这个炙烤我的家恢复凉爽。师傅时不时地发出“嗯”、“哦”的声音,有时皱皱眉,有时点点头。我的心也跟着他的表情忽上忽下。
过了大概二十分钟,师傅下来了。擦了擦额头的汗,对我说:“你这个啊,主要是缺氟了,漏得不算严重,但量不够,所以不制冷。”听他这么一说,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。缺氟?这算是比较常见的小毛病吧?“不过,这氟怎么漏的,得找找漏点,不然加了也没用,过一阵子又漏完了。”师傅接着说。
得,原来不光是加氟的事,还得查漏点。这又增加了维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师傅拿出检漏仪,开始仔细检查管道连接处。那种电子仪器发出的滴滴声,在安静的屋子里听着格外清晰。师傅检查得很认真,每一个接头都不放过。汗水滴在他的胳膊上,又顺着流下。这钱,挣得真是不容易。
终于,在室外机的一个接口处,检漏仪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声。师傅指着那里说:“看,就是这里漏的。”他拿出一个小工具,在那儿拧了拧,似乎是加固了一下。他说这个漏点不大,加固一下再加氟,应该能管一段时间。
接下来就是加氟了。师傅拿出一罐制冷剂,连接好管子。看着压力表慢慢往上走,听着空调压缩机的声音变得更有力,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。这个过程,像是在给一个奄奄一息的生命输入能量。
加氟完成后,师傅让我打开空调,模式调到最低温度。过了几分钟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!从空调出风口吹出来的风,终于带着久违的凉意了!而且越来越冷!那一刻,我真想欢呼起来。这种从酷热到凉爽的过渡,简直是救赎!
师傅又观察了一会儿空调的运行情况,确认没问题了,才开始谈费用。他说查漏点不另收费,主要是加氟的钱,按压力表读数算的。报了一个价格。我觉得还在合理范围内,没有传说中的天价。付了钱,师傅收拾好工具,又提醒了我一些使用注意事项,比如要定期清洗滤网什么的。
送走师傅,关上门,再次感受着屋里越来越舒服的温度。看着那个重新开始工作的空调,心里满满的都是踏实。这次维修,从最开始的烦躁、焦虑,到点电话时的纠结、筛选,再到师傅上门时的忐忑,直到最后故障排除,凉风习习。整个过程,虽然只是打个电话,找个人来修东西,但背后蕴含的,是高温下的无奈,是信息爆炸时代的选择困难,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,是普通劳动者默默付出汗水换来的舒适。
那个师傅的电话,我特意存在了手机里,备注写上“空调维修王师傅,靠谱”。谁知道下次故障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?至少,下次我不用再大海捞针,不用再为点哪个电话而发愁了。手里有了这张王牌,心里就有了底气。这年头,能找到个靠谱的维修师傅,有时候比找个好对象都难。一点不夸张。下次再遇到电器故障,我可能还会第一时间想到他。因为他,我熬过了这个酷暑,续上了命。这小小的一个电话号码,背后承载的重量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。下次点电话,希望只是感谢他手艺好,而不是因为空调又罢工了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