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玩意儿刚到家的时候,说实话,我有点蒙。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,杵在院子里,说明书薄得像张传单,上面画的图跟天书似的。不是插电的,也不烧气,就靠老天爷赏饭吃。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,这东西,真能行?
折腾了两天,总算摸出点门道,今天就掏心窝子给你讲讲。

首先,也是最要命的一步,就是给它找个好“窝”。位置,位置,还是位置!你得找个全屋最霸道的地方,那种从日出到日落,阳光都能直愣愣地射在它身上的地方。别心疼那点地方,也别让什么屋檐啊、漂亮的大树啊给挡住了。阳光就是它的口粮,一口都不能少。
安顿好了,还得讲究个角度。别让它平躺着,也别让它傻站着。得有个倾斜的角度,大概跟你当地的纬度差不多就行,目的就一个——让那块吸热的板子,尽可能地跟太阳公公打个直球,脸对脸,不偏不倚。这样,能量吸收的效率,噌噌地往上涨。
接下来就是接管子了,冷水进,热水出,原理简单粗暴。但这里有个小细节,接口处多缠几圈生料带,拧紧了,再拧紧一点。不然等你灌满水,发现滴滴答答漏得像个水帘洞,那时候想返工,那叫一个欲哭无泪。
好了,硬件都就位了,真正的“使用”才刚刚开始。
你得改变一个观念。它不是你家那个燃气灶,一开就有火。它是个慢性子,是个需要看天吃饭的家伙。你得给太阳一点时间,让它慢悠悠地、一点一点地把能量灌进去。
所以,用水的时间就特别有讲究。大晴天,早上九十点钟,太阳开始发力了,你就可以开始“存水”。到了下午四五点,太阳下山前,那水箱里的水,有时候烫得能褪猪毛,这时候洗澡最舒坦。一整天的阳光精华,全在你身上了。
但要是遇上阴雨天呢?那就得放平心态。它能给你提供的,可能就是一捧不冰手的温水,洗个脸,刷个碗,也就这样了。指望它在这种天气里让你洗个酣畅淋漓的热水澡,那是在为难它。所以,提前看看天气预报,比什么都重要。
还有,别忘了偶尔也得“伺候”一下它。那块黑色的板子,时间长了会落灰,有鸟屎,有树叶。脏了,效率会打折扣的。隔三差五地,拿个软布沾水擦一擦,让它重新精神焕发地迎接阳光。
哦对,还有一个血泪教训。如果你家在冬天会结冰,那么在最冷的那几天到来之前,如果不用,记得把里面的水排空,一定要排空!不然水结成冰,体积一膨胀,管子一裂,第二年开春你就等着哭吧。
用这东西,得有点顺应天时的觉悟。它让你学会了等待,学会了看天气的脸色行事,甚至让你对每天的日照时间都了如指掌。说真的,用久了,感觉自己像个靠天吃饭的古代人,还挺酷的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