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讲,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。
就是每天洗澡,拧开花洒,哗——那股热流冲下来的时候,我脑子里总会冒出一个特傻的问题。热水从上面那个红色的口出来,这我知道。那……冷水呢?它从哪儿进去的?总不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吧。

我以前一直以为,热水器就是个大铁桶,用掉了多少热水,自来水管就再“呲”一下补进去多少。但转念一想,不对啊!热水和冷水这么一掺和,那不就成温水了?那刚烧开的一大罐子热情,不就白费了?而且,要是用了一半,那桶里是不是就半空了?那加热棒不得干烧啊?
越想越觉得这事儿有蹊奇。
直到有一天,我无意中看到一张热水器的内部结构图,我简直拍大腿!原来我们都被那憨厚的大白罐子给骗了。
它肚子里的世界,比想象中可精彩多了。
你听我给你掰扯掰扯。热水器的顶部,确实有两个口,一个蓝色的,一个红色的,分别连着两根管子。关键就在这俩管子身上。
红色的出水管,很短,就待在热水器的最顶部。这很好理解,因为热水比冷水轻嘛,它会自己往上跑,所以从最上面取水,取到的自然就是最热的。
玄机全在那个蓝色的进水管上!
它可不是个“短粗胖”,它是一根“大长腿”,从顶部的接口一路探到底,几乎伸到了热水器罐子的最底部。
现在,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
你打开了花洒,热水哗哗地流出来。这时候,罐子里的“水位”下降,压力就变小了。于是,自来水管里的冷水,就顺着那根蓝色的“大长腿”管道,被压力“推”了进去。
重点来了!它不是在顶部和热水“激情碰撞”,而是被安安静静地、温柔地输送到了罐子的最底层。
冷水密度大,比较沉,它就老老实实地待在下面。而上面的热水呢,轻飘飘地浮着。两者之间,形成一个还算分明的层次。
所以,电热水器上冷水的过程,根本不是“补充”,而是“置换”。
进来一股冷水,就从底部把最上面的等量热水给“顶”出去。就像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,你再往里倒水,上面的水不就溢出来了吗?一个道理!冷水是那个新倒进去的水,而从花洒里出来的热水,就是那个被“挤”出来的水。
就这么简单?就这么简单!
但你仔细品品,这设计,是不是特别巧妙?它利用了水最基本的物理特性——热胀冷缩、密度不同,用一个极其简单的结构,就解决了冷热水混合的大难题,保证了我们随时都能用上最热的水。
每天我们舒舒服服洗澡的时候,那个白色的大罐子里,其实都在上演一场无声的物理大戏。冷水沉底,热水上浮,一场温柔的“顶牛”正在进行。
不得不说,发明这个的人,真是个懂生活的物理学家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