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我刚搬家那会儿,对着墙上那个大白罐子,也是一脸懵。就觉得,插上电,不就完事儿了?结果第一个月的电费单,那个数字,嚯,直接给我上了一课。
后来电费单啪一下甩我脸上,我才醒悟,让它24小时待命,简直就是养了个吃电的祖宗啊。你想想,它就像个保温壶,但这个壶的保温性能又没那么顶尖,水凉了它就得自个儿启动加热,凉了又烧,反反复复,那电表能不疯转吗?纯属无效劳动。

所以,我的用法,就俩字:掐点。
你得摸清自己的生活节奏。比如我,一个标准的上班族,生活规律得像个钟摆。
每天早上,我会在起床前大概半小时,用手机上的智能插座“唤醒”它。洗漱完,收拾停当,热水正好。那个温度,刚刚好够我冲个战斗澡,然后神清气爽地出门。洗完,立刻断电,绝不让它多烧一秒。
晚上下班回家才是重头戏。到家第一件事,不是瘫在沙发上,而是直奔卫生间,按下开关。然后呢?然后我就去做饭,吃饭,刷刷手机,磨蹭个一个多小时。等我感觉自己快要与沙发融为一体的时候,水也烧得滚烫了。
冬天嘛,我一般会拧到65度。这个温度,怎么说呢,就是那种你打开花洒,热水“哗”一下出来,带着一股冲劲儿,但又不会烫到你跳脚的刚刚好。夏天就没必要那么高了,55度,足矣。没必要跟自己的电费过不去,对吧。
这里头有个小诀窍,就是你得大概知道自己家那台机器的脾气。它从冷水到你想要的温度,究竟要多久?一个小时?还是一个半小时?这个你试个一两次就心里有数了。摸清了,你就能把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当然了,要是家里人多,用水时间特别分散,那就另当别论。但即便如此,也总有个用水的低峰期吧?比如大半夜,或者全家都出门的白天,那会儿让它歇着,总没错。
最关键的一点,如果你要出远门,哪怕就两三天,走之前,请务必,一定,要拔掉插头或者关掉开关!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问就是曾经的泪。
这么多年用下来,它早就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电器了,更像是一个需要你跟它磨合、找到默契的生活伙伴。你懂它,它就用最温暖的方式和最可爱的电费单回报你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