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搬新家那会儿,对着热水器,我真是两眼一抹黑,心底直犯怵。一个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按钮,再加一根长长的插头,哪个是开?哪个是关?生怕按错了,它就“砰”地一声,给厨房来个“惊喜”。别笑啊,那时候我真傻,每次洗澡都像开盲盒,忽冷忽热的水流搞得我对着那个机器,恨不得把它拆了研究个透彻。
后来才明白,这玩意儿啊,其实没那么玄乎,根本不像想象中那般高深莫测。摸清了它的脾气,你也能轻松驾驭,享受冬日里那份被暖流包裹的熨帖。

首先,也是最基础的,你得让它“醒”过来。甭管是储水式的“大肚腩”,还是即开即热的“小钢炮”,它们外面肯定有个总电源键。长得嘛,一般都挺醒目,一个大大的圆形里头带着竖线的电源符号,或者就是“I”和“O”两个字母。这个就是“老大”,你洗不洗,它都得先“打起精神”。按下去,或者拨到“I”这边,面板上通常会有指示灯亮起,或者屏幕会显示一些数字。这就对了,它已经开始工作了。
电源搞定,接下来就是决定你洗澡幸福指数的——温度调节。这玩意儿,才是你浴室体验的“命脉”啊!有的热水器是那种老式的旋钮,你得扭一扭,像调收音机似的,指针指到哪儿,水温就到哪儿;更多的是按键式的,上面通常有“+”和“—”符号,按一下,屏幕上的数字就哗哗地跳。别贪高,但也别冻着自己,一般我都会调到45到55度之间,我觉得这区间挺合适,洗起来既舒服又不会烫手。如果你是储水式的,调好温度后,它还得花点时间慢慢把水烧热,可别指望一开龙头就有滚烫的热水,那不现实,得给它点“酝酿”的时间。
有些新潮点的,还会有什么“经济模式”、“速热模式”或者“沐浴模式”之类的选项。这些啊,你随便按按,看看屏幕显示啥就大概知道了。我个人觉得,如果你不是那种着急用热水,或者家里人多得像开party似的,普通模式就够用了,稳当得很。这些模式通常只是优化加热效率或用电量,本质上还是围绕着“烧水”这事儿转。
至于很多人问,洗完澡要不要关?我的经验是这样的:如果你家是储水式热水器,而且你每天都洗,甚至一天洗两次,那可以不用关总电源。它会自己保温,省得你每次都重新烧,挺方便的。但如果好几天才洗一次,或者要出门旅行个几天,甚至更久,那必须得把电源断了!安全第一,省点电费第二,这不是什么大事,但很重要。即热式的就简单多了,用的时候开,不用的时候关,随开随热,随关随停,像个听话的孩子。
对了,还有个小心思,虽然现在市面上的产品都宣称防漏电,安全得很,但我还是习惯性地在洗澡的时候,把热水器的电源断开。倒不是不信任它,只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嘛,图个心安,也给自己营造一种“仪式感”。
总而言之,别把它想得多复杂,就那几个基本的开关和调节,摸透了它的“脾气”,你家热水器,就是你冬天最忠实的“暖宝宝”,随时随地都能为你奉上一场舒舒服服的热水澡。那感觉,甭提多惬意了,身体暖洋洋的,一天的疲惫都随着水蒸气,消散得无影无踪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