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初以为,买空调这事儿,付了钱就算渡劫成功,剩下的交给师傅就行。
天真了。真的。

机器只是个半成品,怎么让它在你家安顿下来,并且干活利索不偷懒,这后面的门道,比挑哪个牌子哪个型号,水深多了。
我家的第一台,就是血淋淋的教训。师傅三下五除二,墙上钻个洞,内外机一挂,管子一连,开机,有冷风,走人。结果呢?整个夏天,卧室像个冰火两重天,床这边冷得盖棉被,床尾那边又闷得慌。电费单子倒是蹭蹭涨。
后来我才琢磨明白,这内机的位置,简直是门玄学。
你千万,千万别让风口直直地对着人吹。不管那是你的床头、你的沙发还是你的书桌。那不是凉爽,那是慢性折磨,尤其对老人孩子。冷空气是往下沉的,所以,把内机安在床尾那侧的墙上,稍微高一点,让冷风能抛物线一样悠悠地飘过整个空间,再缓缓落下。这样整个屋子温度才匀,才舒服。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凉意,懂吗?
还有,别把它塞在衣柜顶上或者窗帘盒子深处。你以为藏起来好看了,实际上是给它套上了紧箍咒,出风不畅,英雄无用武之地,最后累死的还是压缩机。
说完了屋里的“主角”,再聊聊阳台或墙外那个“沉默的配角”——外机。
它也需要呼吸!
别让它面壁思过,紧贴着墙,或者被一堆杂物围得水泄不通。它需要散热,周围至少留出个十几二十厘米的空间吧,让空气能自由流动。不然,热气散不掉,它自己都快“中暑”了,制冷效果能好到哪儿去?还特别费电。而且,你得替未来的自己想想,万一要维修,师傅连个下手的地方都没有,那场面得多尴尬。
最后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,但却是命脉的一步,我得加重音给你念出来:抽真空!
连接内外机的铜管里,是有空气和水分的。如果不把这些玩意儿抽干净,它们就会和制冷剂混在一起,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,时间长了还会损坏压缩机。所以,当师傅拿出个压力表在那捣鼓时,你别嫌烦,凑过去看看,时间起码得抽足15分钟。别听他“我经验丰富,抽五分钟就行”的鬼话。
这玩意儿,才是整个空调安装方案的灵魂。少了这一步,你买再贵的机器,都可能变成个“病秧子”。
折腾这么一圈,图的啥?不就是夏天推开家门,那股子扑面而来的、恰到好处的清凉嘛。这感觉,一半靠机器,另一半,就藏在你盯着师傅干活的眼神里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