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夏天,我这电话就成了热线,不是这个租户喊热,就是那个办公室抱怨空调滴水。最怕听到的,就是那句:“物业,空调又坏了!你们签的什么维保公司啊?”
我跟你讲,这口气,真能把人活活气死。

干我们这行久了,别的没学会,看合同的本事倒是练出来了,尤其是这种每年都要续签的玩意儿。一张薄薄几页纸,里面的弯弯绕绕,比写字楼里的通风管道还复杂。
很多人以为,找个公司,签个字,钱一付,就万事大吉了。天真!你以为你买的是“省心”,实际上,可能只是买了个“电话能打通”的服务。
就说那个“服务范围”吧。写得那叫一个漂亮,“全系统维护保养”,听着是不是特有安全感?可你翻到附录,那字小得跟蚂蚁似的,写着“压缩机、电脑主板等核心部件更换费用另计”。
什么意思?等于说,你的车买了全险,但发动机和变速箱不赔。这不就是耍流氓吗?空调最值钱、最容易出大毛病的地方,人家早就撇干净了。等你真坏了个大家伙,那报价单能让你怀疑人生。
还有响应时间,这个坑,踩进去的人简直不要太多。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“2小时响应”。你一看,哟,不错,挺快的。结果呢?人家是在2小时内给你回个电话,慢悠悠地问你“怎么啦”,这就叫“响应”了。至于师傅什么时候能到你面前,那得看天意,看师傅的心情。真正管用的,是“到场时间”,必须写死,“X小时内维修人员抵达现场”,一字之差,天壤之别。
再聊聊配件。这水就更深了。有些公司,来给你修的时候,随手换个零件,嘴上说着“都是小问题”,回头账单寄过来,一个不知名牌子的电容,敢收你原厂三倍的价。你跟他理论,他把合同一摊:“按市价结算”。这“市价”,可就是他自己定的价。所以,必须提前把常用备件的价格表作为合同附件,丑话说在前面,亲兄弟明算账。什么牌子,什么型号,多少钱,都给我写清楚了。
我见过最离谱的,是所谓的“定期保养”。每季度来一次,师傅拿个抹布,擦擦出风口,再用水冲一下过滤网,拍拍屁股走人,这就叫“保养”了。EXO ME?这活儿我自己都能干!真正的保养,从检查电路压力到清洗冷凝器,那是一整套流程。也别信他口头承诺,必须把详细的保养项目清单,一条一条列出来,附在合同后面。每次做完,照着单子打勾签字,谁也别想糊弄谁。
说到底,这纸合同,签的不是服务,是责任。是你把身家性命——至少是夏天那条命——交到别人手里的凭证。别怕麻烦,别觉得抠这些字眼显得小气。等你大夏天在办公室里蒸桑拿,员工怨声载道,客户热得直擦汗的时候,你就会明白,当初多花的那点心思,有多值得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