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夏日午后,空气黏糊糊的,蝉鸣吵得人心烦。我正瘫在沙发上,享受着空调续命的快乐,突然,世界安静了。
不是那种岁月静好的静,是那种……末日来临前的死寂。

我一骨碌坐起来,空调的出风口已经停止了它温柔的呼吸,室内机上,一个鲜红的、刺眼的“F8”代码,像个嘲讽的鬼脸,死死地盯着我。
就这么,F8。
心里一万匹羊驼奔腾而过。这玩意儿昨天还好好的,怎么说罢工就罢工了?第一反应,当然是拿起遥控器一通狂按,开、关、调模式、加减温度,一套“组合拳”打下来,那“F8”二字,稳如泰山。
得,看来不是小脾气。
我这个人,有点倔,总觉得在掏钱请师傅上门之前,自己不折腾一下,那钱花得不甘心。于是,我开始了我的“破案”之旅。翻箱倒柜找出那本比脸皮还薄、比文言文还难懂的说明书,那本可能从买来到现在都没被翻开过的“天书”。眯着眼找了半天,F8,哦,管温传感器故障。
“管温传感器”?听起来就像外星科技。啥玩意儿?在哪儿?
我决定祭出当代生活第一大法宝:断电重启。跑到电闸那,啪嗒,关掉空调那一路。心里默数十个数,感觉像是在进行什么神圣的仪式。再啪嗒一声,合上。小跑回客厅,满怀期待地按下开机键。
F8,它又回来了,阴魂不散。
好吧,此路不通。线索指向了“管温传感器”。我猜,这东西八成在室外机那个大铁盒子里。我们家室外机就在阳台外面,探头出去就能看见。
我搬了个小板凳,伸长脖子,像个侦探一样审视着那个饱经风霜的大家伙。嚯,扇叶上、格栅里,全是灰,积得跟毛毡似的,还有几片枯叶顽强地卡在缝隙里。我想,这机器常年风吹日晒,散热环境这么恶劣,里面的“器官”能舒服吗?
一个念头闪过:会不会是太脏了,影响了某个部件的正常工作?
说干就干。我找了把废弃的牙刷和一块湿抹布,小心翼翼地开始给它“搓澡”。先把那些肉眼可见的、结成块的灰尘和杂物清理掉。我甚至发现了一只干瘪的蜘蛛。清理完外部,我顺着铜管往里瞅,隐约看到一个细细的、像探头一样的东西,头上还套着个小小的金属夹子,松松垮垮地挂在那儿,上面也蒙了一层灰。
直觉告诉我,这可能就是那个传说中的“管温传感器”。
我用牙刷轻轻地、非常轻柔地,把它表面的灰尘刷掉,然后用手指把它重新固定在铜管的卡槽里,让它紧紧贴合着。整个过程,我屏息凝神,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折了。
做完这一切,手心已经全是汗。
回到屋里,深呼吸,再次按下了遥控器的开机键。
这一次,没有F8。
空调发出了熟悉的、令人安心的运转声,几秒钟后,一股久违的凉风从出风口吹了出来,带着重获新生的喜悦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天才。省下几百块维修费的成就感,比吹着空调吃西瓜还要甜。
当然,我这纯属是运气好,碰上了最简单的那种情况。但这个经历告诉我,有时候,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小故障,先别急着慌乱和掏钱。自己动动手,观察一下,做点力所能及的清洁和检查,说不定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。
评论